從社區(qū)食堂到豫園九曲橋 各國中國學專家感受上?!斑M化論”
中新網(wǎng)上海10月14日電 (謝夢圓 婁瀚錕)1981年,巴基斯坦前駐德國大使、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賽義德·哈?!べZ維德(Syed Hasan Javed)跟隨參訪團第一次來到上海。在黃浦江畔,當時的上海官員告訴他,要把上海浦東建設(shè)成中國的“曼哈頓”。
當時,在場的不少外國留學生都暗自發(fā)笑,認為這個目標不可能達到。時隔多年再次走在黃浦江邊,賈維德又笑了,“這一切都太棒了,讓人難以置信”。
13日下午,在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開幕前夕,記者跟隨“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”主題參訪活動團,與大會參會嘉賓一同走進上海徐匯濱江黨群服務(wù)中心,在此感受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。

社區(qū)食堂、開放式閱讀空間、休閑廣場、淋浴房、無障礙廁所……圍繞該黨群服務(wù)中心主體建筑,針對不同居民需求的服務(wù)設(shè)施一應(yīng)俱全。戶外跟隨節(jié)奏跳健身操的年輕團體和室內(nèi)安靜閱讀的老者互不打擾,共享午后休閑時光。
這讓賈維德感慨,上海的發(fā)展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“發(fā)展為了人民”。聯(lián)想到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,賈維德表示,漢語是中華文明的標志,同時中華文明也從漢語中萌發(fā),“漢字的來歷說明中華文明的來歷,以‘亂’這個字為例,字形里包括了‘嘴’和‘口’的含義。說明人們要有吃的穿的,不然就會不高興,就‘亂’了。這個智慧對不同國家、民族、社會來說都是一樣的,要重視人民的滿足”。
在當天的參訪團中,不少學者都有深入研究歷史的背景,因此對上海的過去也深感興趣。在參觀豫園的過程中,德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中國研究教授狄伯杰(B.R. Deepak)在九曲橋上不停駐足,還拿出手機請一旁的中國游客為他拍照留念。“我覺得古代文化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化是分不開的。所以你不能搞現(xiàn)代化就忘記自己的傳統(tǒng)?!?/p>
西班牙加的斯大學副教授歐荷西(José Luis Caño Ortigosa)從博士階段開始研究中國歷史,縱觀整部中國歷史,他最崇敬的中國歷史人物是一些“無名氏”,“17世紀有些廣州官員,他們是很好的人,與西方保持著良好的關(guān)系,為兩地關(guān)系的維護作出很多貢獻”?;貧w當下,他認為中國在很多領(lǐng)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,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鑒。(完)
- 專題: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
國內(nèi)新聞精選:
- 2025年11月04日 10:13:53
- 2025年11月04日 06:25:57
- 2025年11月03日 17:06:40
- 2025年11月03日 13:55:18
- 2025年11月03日 12:17:42
- 2025年11月03日 11:33:23
- 2025年11月03日 10:41:25
- 2025年11月01日 14:24:23
- 2025年11月01日 12:51:35
- 2025年11月01日 11:35:50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