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建議禁止電話手表進校園,是觀念問題更是技術問題
評論丨家長建議禁止電話手表進校園,是觀念問題更是技術問題
兒童智能手表何時才能刪繁就簡,回歸本來面目?
中小學生能帶電話手表上學嗎?據(jù)報道,日前,有深圳家長在人民網(wǎng)“領導留言板”反映,電話手表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(yè)會造成負面影響,建議教育局禁止中小學生帶電話手表等電子產(chǎn)品到學校。
對此,深圳市龍華區(qū)教育局回應稱,深圳市未出臺全面禁止電話手表進校園的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,但始終倡導學校按“分類管理、疏堵結合”原則落實相關要求。對僅具備基礎通話、定位功能的電話手表,學??山Y合實際明確攜帶規(guī)范,如進校后交由老師統(tǒng)一保管,禁止課堂使用;對含游戲、視頻等娛樂功能的產(chǎn)品,可參照手機管理要求,限制帶入校園。此外,不少學校已通過設立校內(nèi)公共電話、開通班主任熱線等方式,解決學生與家長的聯(lián)系需求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兒童智能手表消費市場,在1.7億5歲至12歲的兒童中,兒童智能手表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%。換句話說,每3個孩子中,大約就有1個孩子擁有兒童智能手表。而建議“禁止學生攜帶電話手表進校園”,可能代表了部分家長的擔心:如果孩子把兒童智能手表帶到學校,會不會玩物喪志、耽誤學習?
針對這種擔心,深圳市龍華區(qū)教育局的回應堪稱典范:不僅明確了不同類型兒童智能手表的管理原則,而且通過設立校內(nèi)公共電話等方式,滿足學生與家長聯(lián)系的實際需求,這種“分類管理、疏堵結合”的思路值得學習和借鑒。
耐人尋味的是,針對“禁止學生攜帶電話手表進校園”的建議,不少家長都明確表示反對。究其原因,“分類管理、疏堵結合”的思路畢竟僅限于校內(nèi),如果對兒童智能手表“一刀切”,孩子在上下學路上怎么跟家長聯(lián)系?如果孩子遭遇危險該怎么辦?
作為一種具有通話和定位功能的便攜式設備,兒童智能手表的出現(xiàn),本身是為了滿足家長與孩子聯(lián)系的需要。但是隨著相關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廠商競相拓展附加功能,兒童智能手表因此更像是一種微型娛樂設備,甚至由此還使一些孩子產(chǎn)生攀比心理。
然而,那些明顯過剩的娛樂功能不僅加劇了家長的經(jīng)濟負擔,還放大了他們的教育焦慮。與此同時,花樣繁多、功能各異的兒童智能手表,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學校分類管理的難度,進而讓家長產(chǎn)生更多的焦慮。值得一提的是,功能強大而防護孱弱的兒童智能手表,也很容易成為網(wǎng)絡黑客和不法分子攻擊的目標。
家長們圍繞著兒童智能手表的爭議,表面上看是一種觀念問題,實際上更是一個技術問題: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,太多兒童智能手表早已不再是普通手表,而是附帶了很多不必要的娛樂功能,更有甚者,已經(jīng)被商家打造成兒童社交工具。對于家長來說,兒童智能手表中的游戲、視頻等娛樂功能,才是放大焦慮的源頭——如果只具備基礎通話和定位功能,家長又何必擔心孩子玩物喪志?這種爭議實際上指向了一個問題:兒童智能手表何時才能刪繁就簡,回歸本來面目?
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
                理論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28日 16:50:52
 - 2025年10月26日 12:13:11
 

                   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