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尋味中華|非遺)評書戲說千年事 方寸醒木見眾生
中新社沈陽9月24日電 題:評書戲說千年事 方寸醒木見眾生
中新社記者 韓宏
“遼寧是個好地方,非遺傳承譜新章。我來說段新評書,祝您身體更健康!”聚光燈下,81歲的評書表演藝術(shù)家劉蘭芳在遼寧省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中心“曲苑流芳”舞臺洪亮開嗓,醒木輕拍,臺下掌聲雷動。
營口的袁闊成,鞍山的劉蘭芳、單田芳,本溪的田連元……這些在中國叫得響的評書大家皆出于遼寧。他們演繹的《三國演義》《楊家將》《隋唐演義》等經(jīng)典評書影響了幾代人。
評書在遼寧根脈源遠流長。遼寧省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中心相關(guān)負責(zé)人向中新社記者介紹,清光緒四年,沈陽老君堂“江湖行祖師刻碑”中,刻有在奉天說書著名藝人馮萬春、吳永春等14人。民國初期,說書藝人活躍于遼寧工礦區(qū)。隨著鞍山因鋼而興,工人聚集,茶館林立,這里逐漸成為評書藝術(shù)匯聚與流傳的核心。
“非?;?,人們買不著票就在劇場外窗口底下聽?!北本┰u書(鞍山)代表性傳承人張全友回憶起人們在說書館聽書的場景。20世紀70至90年代,評書借助電臺、電視臺進入人們家里。
“他們就是偶像。電臺一播劉蘭芳的《岳飛傳》,街道上基本沒人了。”張全友認為,劉蘭芳、單田芳、張賀芳“三芳爭艷”,將鞍山評書藝術(shù)推向高峰。

“說書聽扣,”劉蘭芳點出鞍山評書精髓,“把這刀舉起來,霎時紅光迸現(xiàn),欲知岳飛性命如何,請聽下回。”一個巧妙的扣子(亦稱關(guān)子),能牽引聽眾數(shù)日。而為保演出順利,可能需在臺下大聲宣讀百遍以上才敢登臺。
評書大家漸次老去,孩童們或許無法理解父輩們“對下一集評書更新的期待”。劉蘭芳則認為,評書不會消亡,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傳播渠道拓寬,大家聽評書其實更方便了。
遼寧省曲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穆凱介紹,不少年輕演員通過網(wǎng)絡(luò)直播說書,吸引大量年輕觀眾。如今有些手機APP已成為評書傳播的新興陣地。
與此同時,穆凱與其他說書人推出《魂系藍天》《大年三十》等雙人評書作品,廣受好評。劉蘭芳探索評書與網(wǎng)絡(luò)文學(xué)融合,研讀并改編《新斗羅大陸》?!熬W(wǎng)文作品的想象力非常豐富,但采用的手法就是古代說書的手法?!彼F(xiàn)在每天抽出大量時間閱讀網(wǎng)文。
如今,評書藝術(shù)形成多層次的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。劉蘭芳門下已有48位評書弟子與17位鼓書傳人,梯隊日趨壯大。

在“評書之鄉(xiāng)”鞍山,傳承人進入學(xué)校、社區(qū)與商場展演,評書大賽中涌現(xiàn)出更多年輕面孔。11歲的沈子茗師從張全友,學(xué)習(xí)評書已有三年?!皬碾娨暽峡吹皆u書便喜歡上了,最愛《溫酒斬華雄》。”沈子茗說,評書有了“扣子”,聽100回都不夠。劉蘭芳說,她還攜弟子赴坦桑尼亞、阿聯(lián)酋等地演出,與多國說書人互動。
在“曲苑流芳”舞臺上,劉蘭芳攜徒子徒孫四代同堂。臺下,“再來一段”的歡呼此起彼伏。(完)

文娛新聞精選:
- 2025年09月24日 18:48:12
- 2025年09月24日 16:33:59
- 2025年09月24日 16:24:35
- 2025年09月24日 15:25:33
- 2025年09月24日 12:45:17
- 2025年09月24日 10:07:59
- 2025年09月24日 10:03:16
- 2025年09月24日 10:03:14
- 2025年09月24日 09:34:35
- 2025年09月23日 21:36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