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運營商有口無心 手機實名制難治信騷擾(3)——中新網

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,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,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,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

<sub id="gkbqf"></sub>

  1. <acronym id="gkbqf"></acronym>

  2. <style id="gkbqf"><u id="gkbqf"></u></style>
    本頁位置: 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
      手機運營商有口無心 手機實名制難治信騷擾(3)
    2009年07月02日 09:04 來源:北京晨報 發(fā)表評論  【字體:↑大 ↓小

      記者手記

      根治“信騷擾”任重道遠

      岳亦雷

      雖然不斷有人提出質疑,但面對治理“信騷擾”的誘惑,支持的聲音還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。這是因為,對很多人而言,對騷擾和詐騙的痛恨已遠遠大于保護個人隱私的需求。

     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,目前一些部門一方面在宣稱要杜絕垃圾短信廣告,另一方面又在暗地召開論壇,宣揚手機短信將取代電視,成為3G時代最主流的廣告媒體,而其吸引商業(yè)客戶的噱頭正是手機短信方便快捷、隱蔽性強、成本低廉的特點。商業(yè)利益如此誘人,難怪“信騷擾”如此猖狂。事實上,即使不實行實名制,很多“信騷擾”同樣也可以被拒絕,但前提是相關部門真的愿意放棄眼前利益。

      時至今日,我國尚沒有類似《隱私權保護法》或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法律,更沒有實名制后相關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,如果僅是為了方便管理用戶,一味強調用戶實名登記的義務,卻忽略了電信運營商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改進服務的必要性,實名制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,反而可能使更多無辜用戶遭受比現(xiàn)在更加猛烈的垃圾短信轟炸。結果是,損害了多數君子的利益,卻換不來對少數小人的懲罰。

      新聞內存

      目前,有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(qū)實施了手機實名制。大部分國家如韓國、日本、新加坡出于禁止垃圾短信、垃圾郵件的目的而實施手機實名制,有些國家則是出于反恐和社會安全的考慮,典型代表是泰國。

      ◆韓國

      一戶一網 機號一體

      韓國在2001年就采取一戶一網、機號一體的手機號碼入網登記制。在2002年8月,韓國信息通信部針對手機廣告短信泛濫出臺一項嚴厲措施:廣告商在發(fā)布手機短信廣告時,必須注明“廣告”字樣和發(fā)送者的單位、電話及手機號碼,同時對于濫發(fā)垃圾短信者,個人可處以最高8500美元的罰款。目前,韓國采取一戶一網、機號一體的手機號碼入網登記制。

      ◆日本

      運營商自發(fā)實施實名

      日本手機也是機卡一體,運營商早在2000年就已經注意到預付費手機犯罪的問題,采取了行業(yè)聯(lián)合管制的方法進行預防。2000年5月12日,日本幾家移動運營商采取防范協(xié)議,要求新入網的預付費手機用戶向運營商提供真實的個人信息。用戶依據協(xié)議獲得的預付費手機,在運營商將手機送到申請書所記載的住所、姓名的用戶時取得確認后方能獲得。

      ◆新加坡

      一人最多10個號碼

      新加坡于2005年10月也宣布從11月開始實施手機實名制。從2005年11月1日起,身份證掃描辨識系統(tǒng)遍布新加坡各賣場與通訊行,強制預付卡消費者登記個人基本資料。新加坡還規(guī)定15歲以下用戶不被接受登記,而且每個人最多只能擁有10個手機號碼。

      ◆泰國

      安全考慮 強制登記

      泰國是實施手機實名制的典型國家。從2005年5月1日起,泰國推出一項針對手機預付費卡的管理措施,要求購買預付費SIM卡的用戶提供身份證或護照。要求現(xiàn)有的2150萬預付費用戶和在泰國的外國手機用戶必須在6個月內將其身份證號碼或護照號碼提交給各自的運營商,并要求運營商的客服中心與每個用戶進行聯(lián)系。政府警告說,如果用戶沒有在SIM卡登記的最后期限內進行登記將對其終止服務。岳亦雷

    【編輯:劉霏
      ----- IT新聞精選 -----
    商訊 >>
    直隸巴人的原貼:
   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,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,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。
    ${視頻圖片2010}
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-1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
    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