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富不靠死工資 工薪族理財5招制勝(2)——中新網(wǎng)

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,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,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,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

<sub id="gkbqf"></sub>

  1. <acronym id="gkbqf"></acronym>

  2. <style id="gkbqf"><u id="gkbqf"></u></style>
    本頁位置: 首頁財經(jīng)中心金融頻道

    致富不靠死工資 工薪族理財5招制勝(2)

    2010年10月29日 16:21 來源:信息時報 參與互動(0)  【字體:↑大 ↓小

      第3招 基金定投增值財富

      據(jù)了解,定期定額申購基金,也很適合工薪族達到強制儲蓄的目標。目前市場上已上市的各種開放式基金的數(shù)目已達到上百只,它們的主發(fā)行渠道就是銀行。經(jīng)常光顧銀行的工薪族,不妨選定其代銷的某只基金,跟銀行簽訂一個協(xié)議約定每月扣款金額,以后每月銀行就會從你的資金賬戶中扣除約定款項,劃到基金賬戶完成基金的申購。這種方式有利于分散風險,長期穩(wěn)定增值。

      孫寶強告訴記者,基金定投在原來大市下,是一個長久投資方式,“我個人認為,不管收入多少,一定要拿出50%用來存入銀行,當達到一定數(shù)據(jù)額后,再進行其他投資!

      據(jù)記者了解,這種投資法,不必掌握太多的專業(yè)知識,不必費心選定購買的時點,只需耐心一些堅持中長期持有,并且在一般情況下,基金定投的收益會高于零存整取的利息。正因為此,它甚至是工薪族為孩子儲備教育金或籌劃養(yǎng)老金的一個優(yōu)良選擇。

      此外,招商證券客戶經(jīng)理吳先生提醒,定期定額買基金,選定哪只基金特別重要。一般來說,這種投資方式適合股票型基金或偏股票型混合基金,選擇的重要標準是看它的長期贏利能力。

      第4招 試買短期理財產(chǎn)品

      工薪族要是存款超過1萬元,可嘗試購買短期理財產(chǎn)品。最近,國內多家銀行針對市民的短期閑置資金,推出了各種短期理財產(chǎn)品,有短至1天的理財產(chǎn)品,也有期限為3天、7天、14天、30天、90天、180天的多款短期理財產(chǎn)品。

      據(jù)了解,部分銀行推出的“月計劃”存款方式,非常適合工薪族增加財富收益,其年收益可達到活期存款的3.3倍,通知存款的1.5倍,只要單個賬戶余額超過1萬元,就可以在每月下旬與銀行約定理財月計劃,銀行每月1日對外發(fā)布上期收益情況,并容許投資者在每月5日至25日終止方案,以保證資金的流動性,預期年收益率為1.7%至2.05%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理財產(chǎn)品的認購期一般都有20天左右,工薪族不必一時急于購買,可以花更多時間斟酌一下產(chǎn)品是否適合自己。

      第5招 積少成多堅持理財

      在金融市場中,最重要的理財理由是——資本永遠有回報。即使你曾經(jīng)是一個數(shù)學成績不及格的人,或者你對于數(shù)字非常不敏感,甚至看見財務報表就頭暈——但你如果準備今天就開始個人理財計劃,其實仍然有辦法。中意人壽佛山十大理財師梁惠文建議,每個工薪族都應該有使用家計簿的習慣,做到賬目一目了然,清楚明白收支,以便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。此外,她還建議工薪族購買一些固定回報的理財產(chǎn)品,通常一年或者兩年結一次的,這也是強制儲蓄的一個有效手段。

      有理財師鼓勵年輕人,努力增加理財收入的同時,仍然要把工作收入積累下來,積少成多,攢下第一個10萬的勁頭千萬不能松懈。“如果能保留定期儲蓄的好習慣,同時堅持投資理財,就可以"以錢賺錢"了。”記者從8月23日的東亞銀行財富管理周評總結出,復利的威力無窮大,投資取勝的關鍵在于堅持投資以獲得穩(wěn)定的回報率。李夏 吳林玲

    參與互動(0)
    【編輯:曹文萱】
     
    直隸巴人的原貼:
   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,但是多地標準已數(shù)年未漲,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。
    ${視頻圖片2010}
    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    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2003042-1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
    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