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獨特民俗延續(xù) 重慶江津百姓端午重劃旱龍船——中新網

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,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,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8,久久99亚洲5精品片片

<sub id="gkbqf"></sub>

  1. <acronym id="gkbqf"></acronym>

  2. <style id="gkbqf"><u id="gkbqf"></u></style>
    本頁位置: 首頁新聞中心地方新聞
      百年獨特民俗延續(xù) 重慶江津百姓端午重劃旱龍船
    2010年06月13日 23:10 來源: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(0)  【字體:↑大 ↓小
        壯漢們喊著號子,拿著木漿,一前一后有節(jié)奏地揮動,雙腳站在中間空著的旱龍船中央,整齊小步向前移動。中新網發(fā) 孟幻 攝
    單人龍舟賽跑。中新網發(fā) 孟幻 攝
    【點擊查看其它圖片】

      中新網重慶6月13日電 (孟幻)“劃旱地龍船,唱山歌助興,熱熱鬧鬧迎端午!6月13日,在雄壯、渾厚的號子聲中,沉寂百年的獨特民俗——劃旱龍船在重慶江津區(qū)李市鎮(zhèn)復蘇。500人劃旱龍船搶紅、1000人對唱山歌的盛大場面引來萬人爭睹。

      劃旱龍船成獨特民俗

      隨著渾厚的號子聲和強節(jié)奏的鼓樂響起,一名老者手持小紅旗率先登場。在他指揮下,20名壯漢“劃”著兩艘旱龍船出場。旱龍船長約8米,用竹條扎成,船身上繪有鱗甲,狀似龍舟。壯漢們喊著號子,拿著木漿,一前一后有節(jié)奏地揮動,雙腳站在中間空著的旱龍船中央,整齊小步向前移動。船行之處,歡笑聲、掌聲震耳。

      據介紹,重慶江津區(qū)李市鎮(zhèn)地處交通要道,渝川黔古道交匯于此,商貿發(fā)達。由于沒有江河,無水路,故稱旱碼頭。劃旱龍船是該鎮(zhèn)古已有之的獨特民俗活動。

      重慶市江津區(qū)李市鎮(zhèn)三角壩社區(qū)90歲的侯元才說,人們?yōu)榧o念屈原,在端午節(jié)進行龍舟競渡?僧敃r李市場(現李市鎮(zhèn))無一河流,人們就想出辦法,用竹子、紙等扎成龍舟,在端午節(jié)時扶著這樣的船游街,邊走邊喊號子,這就是后來的劃旱龍船。因劃水龍船的劃船者最后要上岸搶紅,而劃旱龍船卻沒法搶紅,李市人就在黃桷樹下唱山歌、吼號子,這就誕生了現今的賽山歌。

      “久而久之,‘劃旱龍船、唱山歌,這一活動形成民俗傳承下來。近百年來,劃旱龍船越來越少,只有賽山歌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”重慶江津區(qū)委宣傳部負責人說,為了引導市民進一步了解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習俗習慣,當地決定今年端午節(jié)舉行劃旱龍船比賽和賽山歌,重現旱碼頭旱龍舟風彩。

      千人唱山歌演繹原生態(tài)

      “我愛情妹兒嘛,好當家嘛……”“巴渝新居好巴喲,山哥山妹齊入住嘞……”一曲曲由當地農民、老師、機關干部等演繹的原汁原味的傳統(tǒng)山歌響起。觀看的群眾不時隨聲附和,拍手叫好。

      現場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年近八旬的劉夕前一家表演的原生態(tài)山歌《插秧歌》!跋绿锊逖硇袑π,一對鯉魚扁擔長,小的拿來插秧吃,大的拿來過端午……”當劉夕前老人帶領一家四人唱起祖輩傳下的山歌時,現場觀眾無不嘖嘖稱嘆。

      劉夕前老人一家包括最小的曾孫都是唱山歌的好手。劉夕前老人說,他10來歲就開始唱山歌了,至今已唱了60多年。他家的山歌沒有曲譜,都是祖輩傳下來的,說不定每首歌都有近百年的歷史了。

      據介紹,為傳承這百年民間藝術,當地學校還了啟動了民間藝術特色“旱碼頭山歌”課題研究,篩選、整理出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藝術學習特點的優(yōu)秀的民間藝術素材,探索民間藝術特色教育,培養(yǎng)具有民間藝術文化修養(yǎng)的一代新人。(完)

    參與互動(0)
    【編輯:唐偉杰】
      ----- 地方新聞精選 -----
    商訊 >>
     
    直隸巴人的原貼:
   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,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,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。
    ${視頻圖片2010}
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-1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
    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